平台公告
首页 > 平台公告 > 公告详情

券商行业132家券商(含19家资管子公司)解析(二)

更新时间:2020-01-03 22:37:46

三、132家券商详解

(一)地区分布:广东29家、上海25家、北京18家、江苏6家、浙江5家、福建4家、四川4家

1、我国的券商主要分布在广东、上海和北京三地,三者合计占72家,占全部132家券商的55%。其中广东拥有29家(包括6家券商资管子公司),上海拥有25家(包括8家券商资管子公司和1家承销保藏),北京18家(拥有2家承销保藏)。

2、江苏拥有6家券商,分别在南京2家(南京证券和华泰证券)、无锡2家(国联证券和华英证券)、常州(东海证券)和苏州(东吴证券)等四个地方。

3、浙江拥有5家,包括3家券商(分别为浙商证券、财通证券和金通证券)和2家券商资管子公司(即浙商证券资管和财通证券资管)。

4、福建和四川分别拥有4家。其中福建拥有3家券商(兴业证券、华福证券和长城国瑞证券)以及1家券商资管子公司(即兴证资管),四川拥有4家券商(分别为国金证券、川财证券、华西证券和宏信证券)。

5、湖南、辽宁和陕西等三个地区分别拥有3家券商,分别为湖南(方正证券、湘财证券和财富证券);辽宁(中天证券、大通证券和网信证券);陕西(开源证券、西部证券和中邮证券)。

image.png

image.png



(二)是否上市:48家实现上市(10家借壳上市)、12家实现A+H股上市

目前132家券商中已经有48家实现了上市,占比接近40%,如果将券商资管子公司和承销保荐类公司去除,则意味着有一半的券商实现了上市目标,明显高于商业银行的上市比例,这可能和券商隶属于证监会主管而证监会亦是上市的主管机构有关。

当然48家上市券商中有10家是通过借壳和资产重组完成,如安信证券借壳中纺投资(重大资产重组)、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新增股份吸收合并)、西南证券借壳ST长远(吸收合并)、长江证券借壳SST石炼(吸收合并)、国元证券借壳SST化二、东北证券借壳锦州六陆(新增股份吸收合并)、国金证券借壳S城建投(资产置换)、海通证券借壳都市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国海证券借壳SST集琦(吸收合并)、首创证券借壳S前锋(吸收合并)等等。

此外实现A+H股上市的有12家,这12家A+H股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国君证券、华泰证券、海通证券、申万宏源、广发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中国银河证券、东方证券、光大证券和中原证券。

image.png

(三)成立时间:1988年6家、1990-2000年40家、2000-2010年57家、2010年后券商资管子公司相继成立

1、1988年6家,分别为渤海证券、广州证券、中信证券(山东)、华福证券、粤开证券、山西证券。

2、1990-2000年期间,共有40家券商成立,分别为西南证券、南京证券、世纪证券、中天证券、大通证券、华泰证券、东北 证券、东海证券、海通证券、东吴证券、中山证券、国海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开源证券、国信证券、方正证券、网信证券、中金、中信证券、英大证券、光大证券、长城证券、平安证券、湘财证券、国金证券、民生证券、长城国瑞证券、国元证券、东莞证券、华林证券、长江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川财证券、东方证券、第一创业证券、大同证券、恒泰证券、国联证券、国君证券。

3、2000-2010年期间共有57家券商成立,这57家券商包括2家承销与保荐公司(方正证券承销保荐和长江证券承销保荐)、2家财富证券(即中国中金财富证券和西藏东方财富证券)。

4、2010年后,华英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东方花旗证券、金通证券(现已变更为中信证券(浙江))、申万宏源、申万宏源西部证券、申港证券、华菁证券、东亚前海证券、汇丰前海证券等相继成立(部分为合资、部分为重组后重新申请)。此外在券商之外,券商资管子公司也均于2010年后开始相继成立,目前已达到19家。

image.png


(四)外资控股券商:已经达到4家,多家合资券商在等待审批

自1995年第一家中外合资券商(中金)成立后我国合资券商数量目前达到14家,分别为中金公司、瑞银证券、高盛高华、德邦证券、中德证券、瑞信方正、摩根士丹利华鑫、东方花旗、华菁证券、华英证券(苏格兰皇家银行与国联证券)、申港证券、东亚前海证券、汇丰前海证券以及设立在老挝的老中合资证券(中方为太平洋证券)和设立在广州的广证恒生证券投资咨询。2018年后国内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特别是《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发布后),券商由合资转为控股的步伐正在加快。例如,

1、2018年11月,瑞银通过增持股权实现对瑞银证券的控股(瑞士银行持股51%)。

2、2019年3月,证监会核准野村东方国际证券(野村控股株式会社控股51%)和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摩根大通控股51%)两家外资控股券商成立。

3、2019年8月,摩根士丹利通过受让华金股份2%的股权,使其持有摩根华金证券的股权比例提升至51%。

除以上四家外资控股券商外,另有10余家(含拟设立)合资券商正在排除审批。如2019年8月,高盛向证监会提出申请,拟将高盛高华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1%。

(五)境外子公司:香港25家、新加坡1家,合计共26家

目前国内已有26家券商在境外拥有了投行平台,其中东吴证券同时在香港和新加坡各拥有1家,其余25家券商均在香港拥有境外子公司。这23家券商按批复的时间从早到晚依次为国君证券、国元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申银万国证券、海通证券、国都证券、国信证券、东方证券、光大证券、建银投资证券、长江证券、银河证券、兴业证券、财通证券、齐鲁证券、方正证券、中信建投证券、西南证券、东兴证券、东海证券、信达证券、华安证券、国联证券。

(六)券商资管子公司:2010年后先后成立19家

132家券商中,除包括四家投行子公司外,还包括19家券商资管子公司,且均于2010年成立,其中安信证券资管于2019年12月3日刚刚获批,这19家券商资管子公司按批复时间从近到远分别为安信证券资管、渤海汇金证券资管、东证融汇证券资管、国盛证券资管、招商证券资管、德邦证券资管、财通证券资管、长江证券(上海)资管、华泰证券(上海)资管、华西证券资管、齐鲁证券(上海)资管、兴证证券资管、广发证券资管(广东)、银河金汇证券资管、浙江浙商证券资管、海通证券资管、光大证券资管、国泰君安证券资管、东方证券资管。

(七)公募牌照:13家券商拿到公募基金牌照

2018年11月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操作指引》明确要求券商大集合产品按照公募基金管理,但事实上2013年9月开始便已经有券商及券商资管在尝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并获得批准。

整体来看,目前132家券商中有13家拿公募基金牌照,分别为东证资管、华融证券、山西证券、北京高华证券、中银国际证券、财通证券资管、长江证券资管、华泰证券资管、浙商证券资管、山西证券、东兴证券、中泰证券资管、国都证券、渤海汇金证券资管(此外还有泰康资管和人保资管等保险机构也获得公募牌照)。


四、国内主要券商变迁历程

券商本身并不稳定,可以说每一家券商几乎都有自己的渊源,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132家券商也并非所看到的那样,回溯过去,会发现有很多故事。事实上对132家券商进行归类合并以及去除重复项之后,我国的券商数量实际上只有不到100家。

(一)四家券商将投行业务剥离,成立投行子公司

132家券商中,有4家券商(即第一创业证券、方正证券、长江证券和申万宏源证券)将投行业务进行剥离,另外成立了投行子公司,分别为第一创业证券承销保荐(源于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方正证券承销保荐(源于民族证券)、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源于长江证券与法国巴黎银行成立的合资券商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申万宏源承销保荐。

(二)券商之间的并购较为频繁

相对而言,证监体系下的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更为明显一些,相互之间的并购也更为频繁,特别是券商领域。例如,

1、申银证券先后合并万国证券(因327国债事件)和宏源证券,1998年君安证券因MBO事件被国泰证券合并,东方证券2005年托管北方证券、中信证券等重组华夏证券为中信建投,2009年海通证券收购大福证券,2012年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

2、2015年国金证券收购粤海证券,西南证券并购国都证券,2017年中金证券收购中投证券等等。再加上一些银行系金融机构也不断对证券公司进行股权吸纳以及证券公司不断尝试涉足期货、基金等领域,表明证监体系下的金融机构稳定性要明显弱于银保监会体系下的金融机构,当然这也是市场化的一种具体体现。

3、除2019年的天风证券收购恒泰证券、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外,因将自有资金为股东提供融资、以购买和租赁房产名义向股东关联方划款、以证券资产管理客户的资产为股东提供融资而于2019年11月15日被证监会接管的华信证券算是自2007年汉唐证券破产清算以来的又一家清算券商,据悉目前正由宁波开发投资集团发起设立的甬兴证券正在计划接收华信证券的资产。

(三)多家券商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

这些券商主要有申万宏源西部证券(申万宏源的全资子公司)、收购青岛万通证券后成立的中信证券(山东)、收购长财证券后的恒丰长财证券、收购联合证券后的华泰联合证券、基于中投证券(原南方证券基础上成立)的中金财富证券、建立在金通证券基础上的中信证券(浙江)、被中信证券收购的广州证券(原控股股东为越秀)。

此外中国证券业协会在统计券商排名时,也会将部分关联性较高的券商进行合并处理,如北京高华与高盛高华,长江证券与长江保荐、长江资管,第一创业与一创投行,东方证券与东证资管、东方花旗证券,方正证券与瑞信方正、民族证券,光大证券与光证资管,广发证券与广发证券资管,国联证券与华英证券,国君证券与国君资管、上海证券,海通证券与海通证券资管,恒泰证券与恒泰长财,华泰证券与华泰联合、华泰资管,华鑫证券与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中泰证券与中泰证券资管,山西证券与中德证券,兴业证券与兴证资管,银河证券与银河金汇证券资管,浙商证券与浙商证券资管,中信证券与中信证券(山东)、金通证券,招商证券与招商资管,财通证券与财通资管,国盛证券与国盛资管,申万宏源与申万宏源承销保荐、申万宏源西部,东北证券与东证融汇,渤海证券与渤海汇金资管,中金公司与中投证券等。

(四)多数券商进行了更名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券商是更名后的,主要有粤开证券(原联讯证券)、世纪证券(原江西省证券公司)、东海证券(原常州市证券)、东天证券(原苏州市证券)、方正证券(原浙江省证券公司)、英大证券(原蔚深证券)、华林证券(原江门证券)、国联证券(原无锡证券)、华安证券(原安徽省证券公司)、联储证券(原众成证券)、华鑫证券(原西安证券)、中泰证券(原齐鲁证券)、中航证券(原江南证券)、华信证券(原财富里昂证券)、中天国富证券(原海际证券)、长城国瑞证券(原厦门证券)、西藏东方财富证券(原同信证券)。

(五)多数券商由信托演化而来

信托行业在历史上经历了六次大整顿,每次整顿过程中均会有很多信托公司会消失于历史中,而这些消失的信托更多是被重组整合进券商中,如恒泰长财证券、渤海证券、中天证券、大通证券、东北证券、中信证券、国元证券、国都证券、红塔证券、国盛证券、新时代证券、江海证券等。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分享到